加入会员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种植业 > 病虫害防治

辣椒病虫害防控技术

时间:2023-08-14 20:09:40  来源:宁夏农科院  作者:桑婷 副研究员

病虫害防治原则: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,农业防治为主,化学防治为辅。

一、防治原则

1.农业防治

合理轮作:提倡水旱轮作,注意田园清洁卫生。

清洁田园:及时清除作物残株烂叶、病虫残体及杂草。

优良品种:选用优质、高产、抗病、商品性好的品种。

施足底肥:注重有机肥的施用,增施磷、钾肥。

高畦栽培:注意排水防渍,排灌结合。

科学管理:根据作物生长规律,调控棚室温水光气环境。

物理防治:黄板诱蚜 银灰网避蚜 温汤浸种 高温闷棚 防虫网防虫 晒垡,冻垡

2.生物防治:保护和利用天敌 利用生物制剂 利用植物源农药

3.化学防治:对症下药,适期用药,科学用药;选择正确喷药部位;合理混配药剂;禁止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;严格掌握用药安全间隔期。

4.使用农药:安全

对人的安全(使用者)

对使用对象的安全(作物)

对农产品的安全(消费者)

对环境的安全(环境污染,生态平衡)

5.使用农药:科学

选择对路农药

选择最佳施药时间

选择最佳施药剂量

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

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

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

轮换用药、交替使用!

二、病害防治

1.侵染类病害——真菌性病害辣椒疫病

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茎、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,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。

幼苗期发病: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,致使上部猝倒,病斑呈暗绿色,后形成梭形大斑。湿度大时,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,幼苗整株枯萎而死。

叶片发病:病斑圆形或近圆形,直径2~3厘米,中央暗褐色,边缘黄绿色,水渍状。扩展后,叶片软腐。

成株期根系发病:病斑呈褐色长形,长3~5厘米,可围茎一周,病斑交界明显,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,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。

果实发病: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,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。湿度大时,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。病果可脱落,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。

辣椒疫病——防治方法

1.种子消毒

(1)高温烫种:种子置于55℃的温水中,不断搅拌,持续15分钟,水温降至30℃时停止搅拌,浸泡6~12小时后可直接播种也可用药剂处理后播种;

(2)药剂处理:上述浸泡后的种子可用69%烯酰吗啉·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分钟,捞出洗净后播种;或用20%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69%烯酰吗啉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浸种3小时,捞出洗净后播种。

2.苗床/基质消毒:69%烯酰吗啉·锰锌可湿性粉剂按每千克拌药1.25克的比例拌土或基质。

3.定植:69%烯酰吗啉·锰锌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。

4.田间防治:50%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%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淋植株茎基部及地表防止初期侵染;辣椒生长中后期50%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0.136%赤·吲乙·芸薹可湿性粉剂(碧护)15000倍液灌根,每株50毫升,每隔15~20天施药一次,连施2次。

治疗剂:氟吗啉系列、氟噻唑吡乙酮(增威赢绿)、氟吡菌胺(银发利)、恶唑+霜脲氰(抑快净)、噻唑菌胺、烯酰吗啉(安克)、克露、精甲霜灵锰锌(金雷)、悪霜灵锰锌(杀毒矾)、乙磷铝锰锌。

保护剂:铜制剂(多宁)、百菌清类、代森锰锌(大生)、代森锌类、阿西米达、百泰、凯润。

2.辣侵染类病害——真菌性病害椒灰霉病

辣椒灰霉病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。

幼苗发病:幼茎缢缩变细,子叶腐烂,幼苗倒折死亡。

成株发病: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,后变褐色至灰白色,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,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。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。

果实发病:病果病部灰白色、软腐,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。

1.预防:霉止30-50ml+沃丰素25毫升+有机硅5克,兑水30斤定期喷雾。

2.发病初期:霉止50-70毫升+大蒜油25毫升+沃丰素25毫升+有机硅5克,兑水30斤喷雾,3天喷施1次,连喷2-3次,控制后改为预防;活孢子2亿/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,7天喷施1次,连喷2~3次。

3.发病中后期:选择0.3%丁子香酚800倍液、40%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、50%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交替施用。

3.侵染类病害——真菌性病害辣椒白粉病

此病仅危害叶片,老叶嫩叶均可染病,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,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。随着病害的发生,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,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。严重时病斑密布,终致整叶变黄。条件适宜时,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,覆满整个叶部,叶片大量脱落,形成光杆,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。

1.发病初期:2%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或2%武夷霉素150倍液或2%多抗霉素水剂200倍液喷雾,8~10天喷施1次,连喷2~3次;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,或80%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,每7天左右喷1次,连续喷2~3次。

2.发病中后期:40%氟硅唑乳油6000-8000倍液,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~3000倍液,50%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-3000倍液,25%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~3000倍液,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15%粉锈宁(三唑酮)乳油1000倍液喷雾喷雾,7~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。用药时,以上药剂轮换使用,防止产生抗药性。

3.侵染类病害——真菌性病害辣椒炭疽病

辣椒炭疽病——高湿,通风不良

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,也可侵染茎部。

叶片染病,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,后逐渐变为褐色。病斑近圆形,中间灰白色,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,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,有同心轮纹,叶片易脱落。

果实染病,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,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,病斑凹陷,上有同心轮纹,边缘红褐色,中间灰褐色,轮生黑色点粒,潮湿时,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。

辣椒炭疽病——防治药剂

治疗剂:氟吡菌酰胺(露娜森)、氟硅唑(福星)、苯醚甲环唑(世高)、噁唑菌酮、多抗霉素、腈菌唑、咪鲜胺(施保功)、多菌灵类、甲基硫菌灵、氟环唑(欧博、欧得)

保护剂:铜制剂(多宁)、百菌清类、代森锰锌(大生)、代森锌类、硫磺、阿西米达、百泰、凯润、咯菌腈
 

1.侵染类病害——细菌性病害辣椒疮痂病

辣椒疮痂病——高温、高湿发病

该病为细菌性病害,危害叶片,茎蔓、果实、果柄也可受害。病原为黄单胞杆菌。育苗后期幼苗长出3~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。成株期在开花盛期发病,受害的叶片边缘叶尖常变深褐色,不久脱落。枝杆受害病斑为不规则形条斑。

病菌在种子、病残体上越冬,成为初侵染源。

辣椒疮痂病——防治方法

1.种子消毒:3%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,捞出洗净。

2.药剂防治:20%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,7天喷1次,连续喷2-3次;或3%中生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,5天喷1次,连续喷施2-3次;或50%苯并噻二唑水分散剂40000倍液喷雾。

3.农业防治:降温排湿

2.侵染类病害——病毒性病害辣椒病毒病

花叶型:病叶出现明显黄绿相间的花斑、皱缩,或产生褐色坏死斑。

叶片畸形或丛簇型:开始时植株心叶叶脉退绿,逐渐形成深浅不均的斑驳、叶面皱缩,叶缘向上卷曲。幼叶狭窄、严重时呈线状,后期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。

条斑型: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,沿叶柄扩展到侧枝和主茎,出现系统坏死条斑,常造成早期的落叶、落花、落果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
辣椒病毒病——发病规律

辣(甜)椒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。

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。通常高温干旱,温度33℃以上,湿度60%以下,强光照,蚜虫严重危害时黄瓜花叶病毒危害也严重。

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,也可由种子带毒,经由汁液接触传播侵染(烟粉虱刺吸)。

田间农事操作粗放,病株、健株混合管理,烟草花叶病毒危害就重。与茄科作物连作,地势低洼及辣椒缺水、缺肥,植株生长不良时,病害容易流行。

辣椒病毒病——防治方法

控制蔬菜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,应采用以农业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。

最重要的是培育壮苗、培养发达根系。

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增强其对晴雨聚变的适应性。

药剂:种子消毒,防治蚜虫、蓟马、粉虱等传毒昆虫,辅以其他药剂,如盐酸吗啉胍乙酸铜、氨基寡糖素、植病灵、氮唑核苷、宁南霉素、菌毒清、83-增抗剂

    防治思路:病毒药+叶面肥+杀虫剂

3.辣椒虫害

辣椒虫害——蚜虫

    危害:

在辣椒叶背或嫩梢嫩叶上为害,造成节间变短、弯曲,幼叶向下畸形卷缩,使植株矮小,造成减产;

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。

防治:

清除周围蚜虫的越冬寄主;

用银灰色薄膜覆盖;

黄板诱杀;

药剂防治:用50%抗蚜威1000倍液、40%克蚜星浮油800倍液、2.5%功夫乳油2000倍液、40%氰戊菊酯3000倍液。

辣椒虫害——蓟马

危害:苗期危害常造成叶片皱缩、粗糙,受害点(面)斑枯;花期危害能引起花蕾脱落;坐果期危害能造成幼果老化、僵硬、果柄黄化。

防治:

1.农业防治:及时清除田间杂草,减少越冬虫源;栽培要远离棉田等寄主田。

2.药剂防治:药剂可选用6%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液、30%高锰(吡虫啉)微乳剂5000倍液或3%金世纪(啶虫脒)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.8%阿维菌素乳剂1000倍液,喷雾防治,一般需连续防治2-3次,每次间隔5-7天。

防治要点:

1.蓟马昼伏夜出,建议晴天傍晚用药;

2.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;

3.提前预防;如果没有覆盖地膜,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,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。

4.蓟马施药小技巧:蓟马的活动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叶蓟马,(在南方称头蓟马)在叶上或者生长点上活动,一种是花蓟马,在花里活动,如果是叶蓟马,观察活动规律,看什么时间段多就什么时间打药,如果是花蓟马,一定要早上9点前施药。

辣椒虫害——红蜘蛛

危害:

受害叶片增厚、僵硬,叶背面具油质状光泽或呈油浸状,渐变黄褐色,叶缘向下卷曲、皱缩。

受害嫩茎变黄褐色,扭曲畸形,植株矮小丛生,甚至干枯秃顶。

严重受害的蕾和花不能开花、坐果。

果实受害,果柄、萼片及果皮变为黄褐色,失去光泽,果实生长停滞变硬,失去商品价值。

防治:可选用喷施43%联苯肼酯1500倍液+5%噻螨酮1000倍液,间隔3~5d再喷施30%乙唑螨腈2000倍液+5%噻螨酮1000倍液,20%哒螨灵可湿性粉剂(商品名称牵牛星)3000~4000倍液,或20%螨克(双甲脒)乳油1000~1500倍液,或50%螨代治(溴螨酯)乳油1000~2000倍液,或50%托尔克可湿性粉剂2000~3000倍液,或25%倍乐霸(三唑锡)可湿性粉剂2000~3000倍液,或57%螨除净乳油1500~2000倍液等喷雾。

重点喷洒辣椒的幼嫩部位!

辣椒虫害——白粉虱

危害:

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,被害叶片褪绿、变黄、萎蔫,甚至全株死亡;

分泌大量蜜露,污染叶片和果实,导致煤污病的发生,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。

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。

防治:

1.物理防治:黄板诱杀

2.药剂防治

(1)熏蒸烟雾法:10%异丙威烟剂每亩用0.5千克,于傍晚收工前密闭点燃熏烟,到第二天早通风。可有效杀灭成虫。

(2)喷雾法:三氟氯氰菊酯(阿力克)1000-1500倍液或1.8%阿维菌素乳油1500-2000倍液,或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-1200倍液等均有效。

辣椒虫害——根结线虫

危害:

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,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,有的呈念珠状。

被害株地上部生长矮小、缓慢、叶色异常,结果少,产量低,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。

识别要点:地上部分生长不良,发黄,矮小,似缺肥缺水状,严重时植株死亡; 地下部分根上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,初白色,后变褐腐烂,易拔起

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治

主要采用药剂防治、抗病品种和改善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。

(1)土壤处理

包括:氯化苦、灭线磷、溴甲烷…。

(2)轮作、嫁接

(3)干燥 根结线虫不抗干燥,高温干燥季节间隔一定时间翻耕,使土壤表土中线虫卵、幼虫死亡,减低虫口密度。

(4)种植抗病植物

在作物空闲时期栽培万寿菊,然后将万寿菊翻耕于土壤中,补充有机质,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数量。

(5)化学防治

随水冲施或灌根:20% 噻唑膦、1.8% 阿维菌素乳油

施药时加拌少量干土穴施(但不能接触苗或种)。

(6)石灰氮土壤消毒     

石灰氮消毒土壤的技术,配合使用阿维菌素、诱抗剂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,防效好,防治成本低,施药量减少,且施用技术为无公害控制措施。

(7)物理防治

根结线虫对电流和电压耐性弱,采用3DT系列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在土壤中施加DC30-800伏、电流超过50A/㎡就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根结线虫。

辣椒生理性病害

生理性病害产生原因:

1.营养失调: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。

2.土壤问题:土壤板结、土壤次生盐渍化、土壤酸化等。

3.温度和光照:冷害、高温日灼等。

4.水分失衡:干旱、涝害等。

5.药害、肥害:药、肥施用过多或施用不当等。

6.气害:主要发生在设施栽培中。

辣椒生理性病害——温度失调 气温、土温、水温

低温:霜害:早春的晚霜,秋季的早霜。冷害:0℃以上的低温。冻害:休眠期、储藏期。

高温:引起日灼(烧)病(常伴强光)

变温:导致裂果、破腹病(如裂果病)

辣椒生理性病害——水分失调 干旱、涝害、水分剧变

干旱:(相伴高温、强日照条件)导致枯黄死亡。

涝害:指土壤中排水不良,缺氧造成有毒气体中毒,根腐烂,地上部生长缓慢,甚至停止生长。

先旱后涝:蒂腐病,裂果病,表皮开裂,空心,畸形。

先涝后旱:植物枯萎。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  声明:本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及转载,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,请与我们联系。对于58学农的原创作品,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,版权属于58学农网站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。

 

热门培训
  • 【线上】农药经营许可与经营人员业务培训班(随报随学)
  • 【线上】屠宰企业肉品品质和兽医卫生检验线上培训班
  • 【线下】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
  • 全国农技中心定于2023年2月下旬举办农作物种子(苗)进出口培训班
  •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《2023年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实施方案
  • 【线下】2023年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培训班
  • 【线下】关于召开2023真菌毒素检测与防控技术研讨会的通知
  • 关于举办会计准则与税务管理培训班的通知
  • 【线下】关于举办2023年农业农村系统财务管理培训班的通知
  • 【线下】森林资源管理系列专题培训班
  • 热门资讯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