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黄点子病,种植黄瓜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,自己的棚里或重或轻都发生过。黄点子病是指黄瓜靶斑病,也叫黄瓜棒孢叶斑病,是近几年来严重危害大棚黄瓜的一种病害,有的菜农体会是苦不堪言,谈之色变。
生产中这种病害为何“久治不愈”?应该如何防控呢?
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,靶斑病以危害黄瓜叶片为主,严重时蔓延至叶柄、茎蔓及瓜条。叶片症状多样,田间可分为小型斑、大型斑、角状斑3种类型。
叶正、背面均可受害,叶片发病,初为水浸状黄色小斑点,直径约1毫米左右,黄瓜靶斑病叶部病斑两面色泽相近,叶片对着太阳光照的时候,病斑处呈现透明状态。
▲黄瓜靶斑病小型斑
后病斑扩展为近圆形病斑,有的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,病斑易破裂,病健组织界限明显。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为褐色,中央颜色较浅呈灰白色,病斑整体看上去像一个靶子,有时病斑外有黄色晕圈,湿度大时出现黑色霉状物,呈环状,靶斑病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,并且病斑粗糙不平。
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,呈不规则状,叶片干枯死亡。重病株中下部叶片相继枯死,造成提早拉秧。
▲黄瓜靶斑病大型斑
▲黄瓜靶斑病角状斑
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,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,防治效果较差,危害损失较重。
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: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,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;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,清晰可辨,两面均无霉层。
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
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:靶斑病病斑枯死,病健交界处明显,并且病斑粗糙不平;而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、发黄,病健交界模糊,叶片背面病健交界清晰,病斑很平。
▲黄瓜霜霉病
1、病原菌极易传播、反复侵染
黄瓜靶斑病属于真菌病害,病原菌为多主棒孢。田间发病叶片的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,病原菌孢子经弹射或气流、水滴的作用,以及农事操作引起的机械振动释放到空气中,向四周传播扩散。
2、病原菌寄主范围广,变异性强
3、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
多主棒孢极易随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异,研究发现,同一化学药剂连续喷施3 次以上的黄瓜大棚中,多主棒孢菌的抗药性出现几率显著增加,目前已对田间经常使用的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代森锰锌、嘧菌酯、戊唑醇等药剂产生了抗药性。
4、栽培管理不当
冬季植株长势较弱,所以黄瓜长势慢,产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,而许多菜农为追求产量,大量留瓜,这时植株坐瓜和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,就会造成秧子细弱、瓜打顶等情况,植株抗病性变差,就会容易遭受病害侵染。
此外,该病是一种高湿病害,冬季低温寡照,棚室放风受到限制,还有田间浇水过大或过多,覆盖地膜不当等,这些因素就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,造成病害的大面积流行。
1、选择抗病品种。目前,国内学者已筛选出了部分抗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品种,如津优38号、美奥2号、绿隆星4号、春秋银秀、津优305号等。
2、轮作倒茬
3、种子处理
4、注意根系的养护,尤其在坐果期也要注重根系的养护,可以适时在肥料冲施过程中添加一些甲壳素、海藻酸类的肥料,来养护根系。
5、合理留瓜,培育健壮植株
由于冬季植株长势较弱,所以留瓜量相对秋季和春季要少,一般植株上留一支大瓜和小瓜,如果植株长势弱,可以只留一支大瓜,待快要采摘后,再留另一支瓜,保证植株的健壮,抗病性强,产量也会较高。
6、控制田间湿度
由于冬季蒸发较慢,所以要控制浇水次数,尽量浇小水,同时要注意合理覆盖地膜,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湿度。在放风方面,要根据天气和温度,调整放风的时间和大小,通过这些措施,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湿度。
7、提前预防,科学用药
提前预防,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,一是开始坐果后,植株生殖生长出现,这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,黄瓜棒孢叶斑病等病害容易发生;二是阴雨雪、雾霾天气,能够诱发多种病害的发生,所以在这两个时期要提前喷施一些广谱性的药剂进行预防。
药剂可以选择:苯甲·咪鲜胺、苯甲·氟酰胺、苯甲·嘧菌酯、腈菌唑、氟吡菌酰胺·肟菌酯、乙霉·多菌灵、啶酰菌胺、氟吡菌酰胺·戊唑醇等。施药时,药剂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,重点喷植株中下部叶片,一定要合理轮换用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