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会员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种植业 > 种植技术

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——玉米褐斑病

时间:2023-01-31 09:20:10  来源:  作者:
1.症状特征  
       发生在玉米叶片、叶鞘及茎秆,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,常密集成行,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,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,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,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,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,叶片上的病斑常呈现白色透明;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,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,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,散出褐色粉末(病原菌的休眠孢子),病叶局部散裂,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。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。
       2.发病规律    
病菌以休眠孢子(囊)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,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,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,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,并形成侵染丝,侵害玉米的嫩组织。在7、8月份温度高、湿度大,阴雨日较多时,利于该病发展蔓延。在土壤瘠薄的地块,叶色发黄、病害发生严重。一般在玉米8~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,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。
       3.防治措施
       3.1栽培管理措施①种植耐病品种,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②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,并深翻土壤;施足底肥,适时追肥。一般应在玉米4~5叶期追施苗肥,可追施尿素(或氮、磷、钾复合肥)10~15公斤/亩,发现病害,应立即追肥,注意氮、磷、钾肥搭配;③适时追肥、中耕锄草,促进植株健壮生长,提高抗病力。
       3.2药剂防治  
       在玉米4~5片叶期,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夜叶面喷雾,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。发病时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(扑海因)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(禾国利)1000-1500倍液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。在多雨年份,应间隔7天喷1次药,连喷后2-3次,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在雨后补喷。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  声明:本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及转载,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,请与我们联系。对于58学农的原创作品,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,版权属于58学农网站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。

 

热门培训
  • 【线上】农药经营许可与经营人员业务培训班(随报随学)
  • 【线上】屠宰企业肉品品质和兽医卫生检验线上培训班
  • 【线下】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
  • 全国农技中心定于2023年2月下旬举办农作物种子(苗)进出口培训班
  •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《2023年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实施方案
  • 【线下】2023年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培训班
  • 【线下】关于召开2023真菌毒素检测与防控技术研讨会的通知
  • 关于举办会计准则与税务管理培训班的通知
  • 【线下】关于举办2023年农业农村系统财务管理培训班的通知
  • 【线下】森林资源管理系列专题培训班
  • 热门资讯
    最新资讯